
尿毒癥本身沒有遺傳性,但演變成尿毒癥的一部分基礎疾病有家族史,如多囊腎、糖尿病和高血壓等,由這些疾病并發而來的腎病、尿毒癥則帶有一定的遺傳傾向。
尿毒癥是由多種慢性疾病造成的腎單位嚴重損害,是機體在排泄、代謝和調節水、電解質、酸堿平衡等方面出現紊亂的臨床綜合癥候群。伴隨尿毒癥的發生,患者的消化、心血管、神經、血液等全身各個系統均會出現癥狀表現,其中最早和最常見的表現就是胃腸道不適,如惡心、嘔吐、食欲下降,還有夜尿增多、易疲勞等。
2、胃口不佳。這是由于尿毒素潴留,影響消化功能所致,多數人不以為然。待病情發展,將會出現腹部悶脹不適、惡心、嘔吐,甚至大便次數增多或便質稀爛,此時,病已較重,這也往往是病人不得不就醫的重要原因。
3、高血壓。因為腎臟有排鈉、排水的功能,腎功能受損時體內會發生鈉和水的蓄留,另外,此時腎臟會分泌一些升高血壓的物質。因此,尿毒癥病人早期會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。若有高血壓加之凝血機制差易致鼻或齒齦出血,要引起注意。
1、泌尿系感染或尿路感染引起。
2、藥物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引起。
3、原發性腎絲球腎炎
4、糖尿病: 30%的糖尿病患者,直接轉歸就是尿毒癥糖尿病。
5、藥物引起的間質性腎炎
6、高血壓:高血壓病人中的15%會直接轉為尿毒癥。
7、 慢性腎盂腎炎
8、遺傳性成人多囊腎
9、系統性紅斑狼瘡
10、與年齡相關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腎臟的結構和功能都發生明顯的退行性改變。
11、艾滋病病毒感染引起的尿毒癥呈上升趨勢。此原因現已占到尿毒癥誘因的1%。
12、腎病尤其是慢性腎炎是尿毒癥的主要原因,所有慢性腎臟疾病的最終結局都將是尿毒癥。
13、其它疾病引起的腎衰竭,如痛風、多發性骨髓瘤等 。
經常會有些患者,已經進入尿毒癥期了,但卻一直拖延,不愿意接受透析治療,總擔心透析副作用、費用等等。很多患者還會寄希望于中醫中藥治療能“治愈”尿毒癥,擺脫透析。其實透析就是代替腎臟工作,當患者進入尿毒癥期時,患者腎臟應該損壞了超過90%以上,如果這時一直拖延而不采取替代治療,那么毒素存留體內,對身體其它的臟器也會帶來不可逆的損害,如心臟、消化系統、骨骼、血液系統等。而尿毒癥是藥物治療不可能治愈的疾病,不存在所謂的能治愈尿毒癥的“靈丹妙藥”。因此尿毒癥患者應該毫不猶豫地及時采取腎臟替代治療,即透析治療。
對于病情相對穩定的尿毒癥患者
此類患者病情相對穩定,雖然也需要盡快開始腎臟替代治療,但尚無急診透析指征。此類患者在藥物治療,飲食控制的同時,需要積極做好透析前準備工作。比如由醫護人員進行透析前相關內容的宣教,使患者充分了解腎臟替代治療的必要性及局限性,結合自身條件、家庭環境、工作情況、經濟狀況等選擇適合的透析方式(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);擬行血液透析的患者,需提前1~3個月行造瘺手術,聯系好長期透析治療的血透中心等。而準備腹膜透析的患者,需提前2~4周做好腹膜透析管的置入術。
尿毒癥急癥
常見的尿毒癥急癥包括:
高鉀血癥 尿毒癥時腎臟排鉀能力下降,此時易于出現高鉀血癥;尤其當鉀攝入過多、酸中毒、感染、創傷、消化道出血等情況發生時,更易出現高鉀血癥。嚴重高鉀血癥(血清鉀>6.5mmol/l)可能導致心跳驟停,危及生命,需及時搶救:①鈣劑對抗高鉀對心肌的毒性,常用10%葡萄糖酸鈣10~20ml 加入等量高滲葡萄糖,緩慢靜推,時間不少于5分鐘。如注射5分鐘后心律失常無改善或雖有效但很快又再發,可再次注射;②乳酸鈉或碳酸氫鈉可促進鉀離子進入細胞內,拮抗鉀對心臟的抑制,增加尿鉀排出;③葡萄糖和胰島素聯合應用(4g葡萄糖:1U胰島素)可促進鉀向細胞內轉移;④口服或注射排鉀利尿劑(呋塞米、托拉塞米等)促進腎臟排鉀;⑤口服陽離子交換樹脂,促進鉀從腸道排泄;⑥高鉀非常嚴重(>6.5mmol/l),而上述處理效果不佳時可行血液透析治療降低血鉀。心衰肺水腫 尿毒癥患者腎臟調節水鈉平衡的功能減退甚至喪失,尿量減少,容易形成容量負荷過重,嚴重時發生心衰、肺水腫,危及生命。其預防及治療措施包括:①控制水的攝入,使入水量少于出水量,必要時予利尿劑;②血液透析超濾脫水治療;③強心、擴管等治療。代謝性酸中毒 血pH<7.2,二氧化碳結合力<13mmol/l,有代謝性酸中毒的臨床表現(食欲不振、嘔吐、虛弱無力、呼吸深長等)。處理措施:①靜脈補充碳酸氫鈉:5%碳酸氫鈉溶液靜滴;②血液透析糾正酸堿平衡紊亂。毒素水平高,血肌酐≥707umol/l,尿素氮≥28.6mmol/l,尿毒癥癥狀明顯時,需要急診血液透析清除毒素;出現心包炎、消化道出血等嚴重并發癥時。以上情況需要緊急透析治療時,需要經中心靜脈插管建立血流通路,初次透析患者可能發生透析失衡綜合征,因此首次透析時間較短,一般在2個小時左右。
血液透析與腹膜透析
血液透析:將患者的血液經血管通路引入透析機,在透析器中透過透析膜與透析液之間進行物質交換,再把經過凈化的血液回輸至體內,以達到排出廢物、糾正電解質、酸堿平衡紊亂的目的。如能長期堅持合理的透析,不少患者能存活10~20年以上。
血液透析由于需借助血透機,須每周到醫院2次至3次,每次大約4個小時,其優點在于每次血透后體內積存的廢物較少,每周都有固定的時間回到醫院進行治療,如有病情變化,可得到及時的處理,透析過程中有專業醫療人員操作,無需自己動手。
缺點也很明顯:每次需要扎針;貧血比較嚴重;透析前后血壓會受影響,對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病人較不利;需要嚴格控制飲食;透析前較易產生不適 ;無法任意更改透析時間;感染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風險大大增加。
腹膜透析:把一種被稱為“腹透液”的特制液體通過一條“腹透管”灌進腹腔,這時候腹膜的一側是含有代謝廢物和多余水份的血液,另一側是干靜的腹透液,血液里的代謝廢物和多余水份就會透過腹膜跑到腹透液里。保留3-4個小時后(夜間可保留8-10小時),把這些含有廢物的腹透液從腹腔里放出來,再灌進去新的腹透液。這樣每天更換3-4次,就可不斷地排出體內的毒素和多余水份了。患者及其家屬經過教育、培訓,掌握腹膜透析操作后,可自行在家中進行腹膜透析。若借助全自動腹膜透析機,每日夜晚在睡眠中執行透析即可,白天的時間可以正常的工作、學習。
腹膜透析的優點:
⑴保護殘余腎功能比血透好:腹透是最接近生理狀態的治療方案,腹透過程中沒有血流動力學、體液容量和生化的驟變,從而減少因內環境不穩定而產生的透析并發癥,如心血管病變、高血壓、低血壓、心律失常等。治療過程中不會造成腎臟缺血,有利于保護殘余腎功能。
⑵適用范圍廣:腹膜透析心血管的穩定性好,是伴有嚴重心血管疾病、腦血管疾病、糖尿病以及老年患者首選的透析方式;腹透的飲食限制較少,患者營養狀態較好,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影響少,且免除血透穿刺的痛苦;腹透不需要動靜脈瘺,避免了糖尿病患者因周圍血管病變而導致的動靜脈瘺閉塞。
⑶透析效率高:對中分子毒素物質、β2微球蛋白及磷的清除較好。故腹透能改善尿毒癥的癥狀、對貧血、神經病變的改善優于血透。
⑷發生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機會少。
⑸長期透析發生透析骨病的程度亦優于血透。
⑹可在家中進行透析,不用去醫院,不影響工作、學習和旅游,治療費用較低,生活質量高。
腹膜透析的缺點:由于腹膜透析需要在腹腔內置入腹透管,且透析過程中存在頻繁的更換腹透液等操作,如果患者或家屬沒有嚴格掌握好無菌操作,容易感染,導致腹膜炎。但隨著腹膜透析裝置的改進,腹透專科醫生、護士對患者的教育和培訓的加強,生活、居住衛生條件的改善,腹膜透析感染的發生率已經大大的降低。
腹膜透析用于維持尿毒癥患者的生命有三十余年的歷史。目前在香港及一些歐洲國家,尿毒癥病人中的80%在腹膜透析治療下生活、工作和學習。
但是,無論血透還是腹透,都只能代替腎臟的清除代謝廢物、維持水、電解質、酸堿平衡的作用,而無法替代腎臟的另外一個重要功能,即內分泌功能,比如EPO、活性維生素D3等的產生。因此維持性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病人,仍然需要視病情使用EPO、骨化三醇等藥物治療。而并非某些患者認為的“做上透析就不用吃藥了”。
腎移植是尿毒癥病人最合理、最有效的治療方法,但由于供體的缺乏,腎移植無法發揮其應有的治療作用。目前全國每年接受腎移植者僅有5000多例,大約每150個等待的病人,只有一人可能得到腎移植的機會,而供體短缺已成為限制器官移植的一個瓶頸。因此絕大多數尿毒癥患者需要長期維持性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治療。根據機構統計數據,我國在治透析患者約為10萬人,血透患者約占 90% ,腹透患者僅占10%。
相
關
百
科